首页 放生来源 佛经诵读 放生功德 佛法界 放生流程 佛教故事 放生回向 修行大全 放生的好

佛法界

禅宗的魅力:一笑拈来,领略禅宗的独特魅力与智慧

来源:http://thefootballoffice.com 作者:放生佛宝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14
摘要:所不同的只是,禅宗用最直接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心的本质,认识到心在反思一念的瞬间其实是无形无相、不可触及的。所谓上根利智,就是学生自身的执着非常淡薄,能量和形成的串习

关于禅宗的起源,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典故,那就是 "拈花微笑"。

据《梵王问佛决疑经》记载,娑婆世界主方广王向佛陀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成就根、妙法莲华、金光明、大梵天等,佛陀 "接过莲华,二话不说,向八万四千人天大会中一弹,大众皆止,默然无语"。尔时,摩诃迦叶长者见佛拈莲花示众佛,即现轮廓,破相微笑。佛陀说 "是,我有法眼,涅槃妙心,实相妙法无相无言,教外别传,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,今托付大乘"。

在这段诗意的叙述中,禅宗 "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 "的教风和 "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 "的修行方式被点明。这是佛经之外的修行捷径,与传统的 "从闻、思、修到三昧 "的教法不同。在禅宗教育中,著名的 "德山棒、临济喝、云门饼、赵州茶 "看似匪夷所思,实则蕴含深意。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接认识到意识的本质和心灵的本来面目。

正如我前面所说,禅宗的修行是以本心为基础的,而我们现有的生活却是在迷惑的体系中。因此,我们的世界是二元对立的,有能有物。用哲学术语来说,就是主观和客观。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能量和物体的对立状态呢?这是因为对能量和存在的执着和认同。我们把能量执着为 "我",把存在执着为 "法"。在能量上产生了对 "我 "的执着,在 "法 "上产生了执着。

我们会有很多想法,而一个想法的产生就是能量。每个念头都伴随着一个相关的图像,这就是 "什么"。例如,贪婪,贪婪本身就是能量,而贪婪的不同对象就是对象,如事业、地位和感情。再比如,我的迟钝,我的迟钝本身就是能量,而你的能力、你的地位,就是给你我的迟钝的东西。我们的整个世界都被这些想法和形象所主宰。想一想,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不是思想和图像,又是什么呢?

为什么这些思想和图像会对我们产生影响?它们为什么会影响我们?虽然这与思想本身有关,但关键在于我们把这些思想当成了 "我"。这种设定就像一个陷阱,让思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。一旦去除这些设定,思想就只是思想,图像也只是图像。

冥想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,帮助我们看清这些想法和形象,然后获得不被它们左右的能力。在此之前,凡人总是执着于念头和与之相关的图像。当心灵陷入能量之中时,意识就会被遮蔽。因此,大师们会在出其不意的瞬间,用凌厉的机关棍技术直接打掉学员的能量物质,从而让意识显露出来。但对于那些能量固若金汤的人,大师们却无能为力,这也正是禅宗只吸引上根利智者的原因。所谓上根利智,就是学生自身的执着非常淡薄,能量和形成的串习非常薄弱,再辅以特殊的环境和特定的技巧,就有可能在临界点直接开悟、见性。

当然,这种 "一步登天 "并非人人都能做到。作为学习者,必须有很好的根基;作为老师,必须有娴熟的指导手段,才能准确把握火候,给予关键一击。具备了这两个条件,才能 "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"。否则,不可能 "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"。

从达摩到禅宗六祖,接引的方法都很直接。二祖慧可见到一祖达摩时说:"我心未安,求大师安之。" 祖师说:"带着你的心,与你同在,心平气和"。直接让你回过头来反思:这躁动的心是什么,在哪里?凡人的心是浮躁的,每一个念头都在寻找自己需要的食物,寻找权力,寻找地位,寻找感情。这不仅是二祖的问题,也是所有人的问题。祖先们使用的解决方法是借力--借心。这个东西能找到吗?

修行所做的一切,三藏十二部经所说的一切,都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心,认识自己的心。所不同的只是,禅宗用最直接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心的本质,认识到心在反思一念的瞬间其实是无形无相、不可触及的。从一祖到二祖的教育就是如此简单。但这种简单并不简单,否则就不可能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心心相印。

二祖对三祖也是如此。当时,三祖还在出家,身患重病,深感业障深重,便去找二祖忏悔。二祖说:"带着你的罪孽一起忏悔吧。" 这个手法就像达摩一样。我们常常被情绪、烦恼和妄念折磨,但什么是妄念?却很少有人关注。三祖冥思苦想良久,也悟出了同样的道理:寻罪不可得。因为罪的基础是心,而心的本质是空性,所以罪也是业障妄想,其本质不离空性。不仅如此,它的原始能量还来自于觉悟的本质。

其实,一切烦恼的元气就是空性,就是觉悟的本体。在一路追寻的过程中,一旦这个觉悟的存在发挥作用,就找不到罪的形象,所以说寻罪不可得。二祖说:"我已为你忏罪。你现在出家了,将来也应该出家,依三宝而住。" 三祖又问:"我既然见了和尚,已经知道和尚是怎么回事了,那么佛是什么?什么是佛法?" 二祖说:"是心是佛,是心是法,法佛无别,僧宝亦然。" 你现在体悟到的未得之心,就是当下的佛、当下的法、当下的僧。后来,三祖让《信心铭》流传下来,这也是学禅的重要内容。

禅宗的发展始于六祖慧能之后。六祖有十大弟子,其中南岳怀让一脉后来分出未央、临济两宗,清远行思一脉分出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三宗,宋代临济一脉分出杨岐、黄龙两宗,史称 "五家七宗"。这些宗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收徒风格。景德传灯录》中记载了千余个公案,记录了这些大师的开悟因缘和悟道过程,可谓精彩纷呈。

如曹洞主张 "默照",即 "静坐凝神,内观其道 "的观修方法。临济则是一种论道的方法,按照论道的方法,直接体认心境不生时的状态。后来,由于缺乏善知识的指导,这些方法逐渐失传。默照,照得浑浑噩噩,暗无天日。头头是道,索性成了头头是道,读来读去,就是读不出个真来。怎么办呢?

一方面是为了创造遇到善知识的因缘,另一方面是为了奠定修行的基础。禅宗要求学生要有上根的智慧,否则是不够的。现在很多人,看了一些公案,也学着说 "禅话",其实都是在打妄想,是在混淆体系,说一些 "开悟 "的话。这种话,除了让凡夫心得到满足外,对修行没有丝毫作用。因为你的心是练不出来的,正如大师所说,是 "蚊子咬铁牛",咬得进去吗?

唐代禅宗之所以兴盛,一是因为当时明眼的大师多,二是因为弟子们的教理基础好,心境好,才会碰撞出痛快淋漓的 "上笔"。当我们离见道不是一步之遥,而是百步、千步甚至万步之遥时,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前行,就永远无法到达。虽然我们都在讲经论、讲话头、讲禅定,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见地和根基,没有明眼人的指点,整个修行自然就会变得空洞,到头来只剩下一些说法。

因此,禅宗的修行离不开三个方面,一是见地,二是基础,三是明师,三者缺一不可。我们要想修禅,同样应该从这三点入手。

禅宗的魅力:一笑拈来,领略禅宗的独特魅力与智慧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来源 | 佛经诵读 | 放生功德文 | 佛法界 | 放生流程 | 佛教故事 | 放生回向 | 修行大全 | 放生的好处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佛宝 放生仪轨_最简单有效的放生仪轨_放生仪轨详解_放生感应_放生佛宝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