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放生来源 佛经诵读 放生功德 佛法界 放生流程 佛教故事 放生回向 修行大全 放生的好

放生流程

道教放生疏文范本,日本茶道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

来源:http://thefootballoffice.com 作者:放生佛宝网 发布时间:2023-08-29
摘要:3、荣西撰写日本“茶经”4、中国茶叶早在唐代就传入日本,据考证,较早的记载有公元700年前后的高僧行基开始在寺院种茶。在日本茶叶输出100周年之际,日本政府还在静冈县榛原郡金

一、放生十大功德图片

1、日本茶道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

2、千利休创立日本茶道

3、
盛行于日本社会的茶道,源于我国宋代。据日本《类聚名物考》记载:“茶道之起,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由宋传入。”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,日本茶道是中国茶文化在异邦结出的友谊之果。

4、初时的日本茶道,其礼节细腻繁琐,典则严谨呆板。到了十六世纪,经高僧千利休改革简化,致力推广,才逐渐在中下层社会普及。千利休(1522-,初名田中与四郎,法号宗易。初从能阿弥派北向道陈学茶道,后入珠光派武野绍鸥门下,集两大茶系之长,摒弃其中的繁文缛节,并综合宗教、艺术、建筑、音乐等艺术门类,创立了饮誉世界的“四规七则”茶道美学,他有弟子三千,广为传播,成为日本大众化茶道的创始人,被日本人民誉为“茶道始祖。”

5、千利休创立的“四规”即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,被誉为茶道之真髓,具体可解释为:

6、“和”表示恭和、谦让、和谐之意,期望人人都能以情为重,以和为贵,这是人类理想的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7、“敬”表示以礼相待,以茶致意,意味着对宾客的敬意,对长辈的尊重,对同辈及小辈的亲情。

8、“清”指环境的清雅幽静,也指心境的安宁平静,意味着在美好的环境中,嫩绿的香茗与心神的绿洲相互映衬,使之环境宜人,身心泰然。

9、“寂”则是茶道美学的最高境界,在“和、敬、清”的基础上,饮茶者寂然入静,进入凝神沉思,知己去欲,心无杂念,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。

10、“七则”分别为点茶要温度适宜,放炭要恰到好处,茶汤要冬暖夏凉,鲜花要妙趣插成,仪式须提前准备,须常备两具,待客要心诚意诚。

二、直播间放生是什么意思

1、千利休创立的茶道最初在寺院中举行,整个仪式非常庄严。以后进入官家豪门上层阶级,并陆续传入民间。仪式一般在环境幽雅的庭院或郊野进行,室内则陈设古玩名画,四时插花,情景交融,清雅和美,整个茶道礼仪都是一种美的享受:精茶美、茶具美、环境美、人情美。

2、作为日本茶道的象征,千利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颂扬和褒奖,1585年,日本天皇赐予千利休居士封号,一时荣耀至止。1591年,七十高龄的千利休因触怒朝廷名将丰臣秀吉,被赐死。

3、荣西撰写日本“茶经”

4、中国茶叶早在唐代就传入日本,据考证,较早的记载有公元700年前后的高僧行基开始在寺院种茶。公元805-806年,传教大师最澄及弘法大师空海相继到中国学佛,回国后携带零星茶籽散种于寺院等地。但此时数量极少,只有在名刹古寺才能偶尔品饮。

5、对中国茶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贡献最大的,当首推高僧荣西禅师。荣西(1141-生于日本备中吉备津(今冈山县),十四岁出家为僧。1168-1187年,荣西作为留学僧,曾先后两次被日本国派往中国学佛,其中第二次住在宁波天童寺长达四年。荣西两次来中国,不仅学到了中国佛教文化,,还精深研究了中国的茶文化,掌握了种茶及制茶技术,他将中国带去的茶籽最先播种于筑前背振山(今佐贺县神畸邵),以后又逐步扩展到拇尾高山寺、宇治、伊势、骏河、川越等地。如今,宇治、伊势、骏河、川越分别成为名茶产地,尤其是宇治茶,更是闻名日本。

6、荣西精通中文,会用汉语写作,对中国茶祖陆羽的《茶经》颇有研究,回国后,他用汉语和日语两种文字写成《吃茶养生记》上下两卷,共五千五百余字。这是日本最早的茶业专著,在世界茶业史上亦有相当地位。

7、《吃茶养生记》除介绍茶的起源、生态形状及采制技术等基本情况外,着重论述了茶的功用及饮茶疗法。荣西对中国茶叶推崇之至,开卷即热情赞美道:茶也,养生之仙药也,延龄之妙术也。山谷生之,则其地神灵也,人伦采之,则其人长寿也。天竺唐土贵重之,我朝日本嗜爱,古今奇特仙叶也,不可不采乎!在另一段文字中,他将茶叶奉为能消百病的万能之药:贵哉茶乎,上通诸天境界,下资人伦矣。诸药各为一种病之药,茶为万药而已。荣西还根据日本的各种流行病、常见病,提出了吃茶法、桑粥法等各种饮茶疗法,宣传饮茶养生。

8、由于在茶叶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,荣西被尊称为日本茶祖,很多茶厂及茶馆都挂有他的肖像。在日本茶叶输出100周年之际,日本政府还在静冈县榛原郡金谷町隆重召开茶祖荣西表彰大会,并在当地牧文原公园内建立了一座高达四点五米的荣西塑像。

9、大千居士与日本茶碗

10、国画大师张大千原名张正权,后改名爱季、季爱,字大千。他跟佛门有缘,别号大千居士。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,1983年仙逝于台北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来源 | 佛经诵读 | 放生功德文 | 佛法界 | 放生流程 | 佛教故事 | 放生回向 | 修行大全 | 放生的好处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佛宝 放生仪轨_最简单有效的放生仪轨_放生仪轨详解_放生感应_放生佛宝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