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放生来源 佛经诵读 放生功德 佛法界 放生流程 佛教故事 放生回向 修行大全 放生的好

佛法界

洞悉万物的真谛:观行之道与正行实践揭秘

来源:http://thefootballoffice.com 作者:放生佛宝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20
摘要:入中论》第九讲第十八讲: 正确的观行 讲师: 上明下贤法师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单位:北京大学禅学会 北京大学禅学会时间: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: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407室。在第二部

入中论》第九讲第十八讲: 正确的观行 讲师: 上明下贤法师 上明下贤法师

主办单位:北京大学禅学会 北京大学禅学会

时间:2009年5月24日晚

地点: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407室。

"观的正行

关于观照的正确行为:

在第一部分中,只有意识和中观并用;

在第二部分中,一切相都归于心,因为外境与心同时生起,所以只归于心。

唯识宗的 "一切唯心造 "非常有用。万物唯心造 "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是说,因为所有外在的现实都是由心创造的,所以它们都归于心。从 "心 "中找到一切外在问题的原因,注意力的中心就转移到了 "心 "上。因为一切现象都是由心造的,所以外在世界由心主宰,与心同时生起,一切善恶喜怒都归于心。

第三部分,心无覆无体,回观外境,如人观晴空,境界空寂,无有杂染,无有翳障。

此时心无反复,一切外境都回归自心,就像善取空性一样。此时,既然外境已回归自心,那么还有外境吗?外境还是有的。你再看外境,就会发现,过去是五彩缤纷的生命,所有的生命境界都在那里;而现在,你再看外境,都是晴空万里,没有丝毫云彩,没有一点东西,所有的外境都变成了万里无云的晴空,所有的境界都变成了万里无云的晴空。为什么在中观的经文中,常有天无云、地无云的比喻呢?那就是把外在的境界转化为一个没有杂质、没有幻影、好的坏的都没有了的境界。

第四部分,观外境如观空中鸟迹,不可表诠,而心自住。

看外境就像看空中的鸟迹,你无法说明外境是什么,但同时你又知道所看到的外境就是自心。

第五部分,殊胜的无心境界,如取能行二取,归于善取,与未归于一心的境界有丝毫对立,便不能证得佛果。

洞悉万物的真谛:观行之道与正行实践揭秘

无论外部境界多么广阔,此时都已与自心同步。如何同步?"胜境非心所",胜境不是意识所指向的外境。就好像能量和欲望都被收集起来,回归到善欲的虚空中,任何境界的一丝一毫的对立都会回归到内心。

第六部分,色中有色,无相即入禅那。

如果我们感觉到外境有色,感觉到外境有俗,那么我们就是五浊恶世中的一个众生;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他相,一切外境都不再是他相,一切外境都已经是心,那么我们就进入了禅那。所以这里有一个转识成智的过程:当你的心真的是一切外境时,你就进入了 "禅";当你的心与外境无关时,你就在 "禅 "之外,是五浊恶世的众生。

在第七部分,境不在外,心不在内。

此时,我们可以亲眼看到,一切外境都不在心外;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,一切心境都不在体内,所谓 "境不在外,心不在内"。

第八部分是 "诚敬信"。

以诚、敬、信,按照上述原则勤奋修行。

第九个部分是 "精进"。

我们需要精进努力。

这里的重点是:佛教中一直讲的 "万法唯心 "的道理是可以验证的。这是关键的一步:它不是空洞的理论,不是对你情绪的安慰,是让你做一个没有外境的真正的人,是让你让外境不在你的心外改变。

如果你问:"'一切唯心造',那就有点问题了!我去了印度,如果'一切都是由心创造的',印度是由我的心创造的,那么我回来了,我的心回来了,印度却没有回来?

当你真正体验到 "万物皆由心造 "时,印度的境界就真的不在心外了,而我们的心还不在身体里。

这是一个关键的转变。

从表面上看,我们可能会觉得这种转生非常困难,但事实上,只要你有决心去修行,它就非常简单,并不困难。很多人说:"只要你修行半年,就能解脱。"其实,最重要的是你要花半年的时间!我上次说过,有位禅师说:"执着一字,如瓦投深潭;七日不悟,砍下老僧头"。只要能放下外因,悟出这个道理,结果就会是那个样子!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来源 | 佛经诵读 | 放生功德文 | 佛法界 | 放生流程 | 佛教故事 | 放生回向 | 修行大全 | 放生的好处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佛宝 放生仪轨_最简单有效的放生仪轨_放生仪轨详解_放生感应_放生佛宝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